Powered by RND

使命門徒

世界華福中心CCCOWE
使命門徒
Ultimo episodio

Episodi disponibili

5 risultati 221
  • EP221 世代交替後的創新出版:用閱讀委身福音預工與牧養《訪談台灣張家銘弟兄》
    🎙️嘉賓:張家銘弟兄(格子外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Q:如何在世代交替中走出創新活路? A:家族出版社的轉型背後,是世代間的磨合。從沒有網路到今日的物聯網時代,張家銘弟兄在經營理念上與父親幾經拉扯,在掙扎中禱告尋求從神而來的智慧。在上一代決定放手成全後,他看見福音預工的需要,帶領出版社轉型,並以創新的設計與行銷,專注於出版跨越信仰圍牆的內容,激勵我們勇於承接,也敢於改變。 Q:如何用閱讀來進行牧養與福音預工? A:在這個資訊碎片化的時代,深度閱讀越顯重要,張家銘弟兄以此為使命,推動牧養與福音預工的新路徑。 1.⁠ ⁠以內容為本,回應人心渴望 格子外面堅持出版蘊含信仰核心、貼近生活的書籍。這些書籍不僅為基督徒而寫,更願成為慕道友的橋樑。透過日常議題,讓信仰價值自然流露,回應人心的渴望。 2.⁠ ⁠創新工具,賦能牧養領袖   出版社積極製作「讀書會懶人包」,為牧者和小組長預備重點摘錄與討論題目,降低我們預備讀書會的壓力,引導願意嘗試的信徒和慕道友加入群體的討論,開啟深度閱讀的旅程,好一起經歷信仰的更新。  深度閱讀不僅是牧養與傳揚福音的具體行動,更塑造我們慢下來、彼此陪伴的群體文化,慢燉著我們的生命,深厚而持久。  👍董牧師提問💬 聽完張社長的分享,從出版社的角色到我們個人的經驗,你認為在數位時代,我們該如何透過閱讀來深化信仰的對話?在這當中,你曾見過哪些值得一試的方法,或親身經歷過什麼樣的困難與突破呢? 歡迎你透過以下連結來和我們分享你的想法或提問喔! 🔗 https://forms.gle/81oeQtavnasyaaJf6 📚延伸資源💡 1. 《格子外面》官方網站 🔗 https://www.osb.com.tw/ 2. 《誰偷走了我的平安?:識破魔鬼的謊言、肉體的試探、世界的圈套》(Live No Lies: Recognize and Resist the Three Enemies That Sabotage Your Peace),約翰.馬克.寇默 (John Mark Comer)著/楊易瑄譯,格子外面 🔗 https://www.osb.com.tw/products/cm026 3. 《我看出你的內在力量不強:連加恩的屬靈筆記》,連加恩著,格子外面 🔗 https://www.osb.com.tw/products/cm024Support the show
    --------  
    58:25
  • EP220 別讓年輕人帶著疑問離開:AI 時代下的護教新契機《訪談香港駱德恩老師》
    🎙️嘉賓:駱德恩老師(香港浸會大學)Q:如何不讓年輕人帶著疑問離開教會? A:我們常誤解護教是為了辯個輸贏,但駱老師讓我們看見,護教的核心是牧養,是陪伴那些真心尋求的人一起找到解答。 1. 珍惜理性對話,破除速食信仰 現代年輕人面臨科學主義、實證主義、進化論、苦難等信仰挑戰,我們若想開啟扎實的陪伴,需要重拾基督信仰可思辨、可檢驗的根基,珍惜與彼此對話的機會。 2. 善用邏輯與感官經驗,看重神的話 護教學提供我們豐富的資源,我們可以運用邏輯與感官經驗來推論,也能誠實檢視彼此的預設,讓有效溝通引導我們回到聖經。除了優質的學術研究,我們也需要有人居中轉譯,並在群體中持續對話。  我們願意正視年輕世代的提問,為下一代建立一個不僅能感受愛與溫度,更能兼顧思想深度、安放理性與疑問的屬靈家園。  Q:科技與 AI 何以成為護教的新契機? A:許多人憂心 AI 將衝擊信仰,然而駱老師卻視其為一個前所未有的禾場,因為 AI 的反饋,取決於我們提供的資料。我們若是能在其中建構優質的內容,當未來世代在尋求答案時,就不會被世俗主義壟斷。因此,我們此刻的責任,正是主動分享優質、嚴謹的神學與護教內容,把握契機與彼此合作,共創科技時代的話語權。 👍董牧師提問💬 聽完駱老師的分享後,我們看見「理性」其實是教會需要重拾,陪伴年輕人的重要根基。回到您的服事現場,如果要陪伴一位在理性上卡關的年輕人,您認為那第一個同時兼具「牧養關懷」與「理性對話」的具體行動,會是什麼? 歡迎你透過以下連結來和我們分享你的想法或提問喔! 🔗 https://forms.gle/81oeQtavnasyaaJf6 📚延伸資源💡 1. 駱德恩老師介紹🔗 學術網站 (Academia.edu):https://hkbu.academia.edu/AndrewTerErnLoke 🔗 維基百科 (Wikipedia)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drew_Loke 2. Loke, Andrew Ter Ern, and Christian Sim, The BIGGEST Questions of Existence: What can we know and how can we know, 2024.  (最新著作) 🔗 https://a.co/d/hPiIYpd3. Loke, Andrew. The Teleological and Kalam Cosmological Arguments Revisited. Palgrave Frontiers in Philosophy of Religion. Cham, Switzerland: Springer Nature, 2022. (關於宇宙論證與神的存在;可免費下載全文) 🔗 https://www.academia.edu/78904023/The_Teleological_and_Kalam_Cosmological_Arguments_Revisited4. Loke, Andrew. Investigating 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 Christ: A New Transdisciplinary Approach. Routledge New Critical Thinking in Religion, Theology and Biblical Studies. London: Routledge, 2020. (關於耶穌復活的歷史證據;可免費下載全文) 🔗 https://www.routledge.com/Investigating-the-Resurrection-of-Jesus-Christ-A-New-Transdisciplinary/Loke/p/book/97803674312525. Loke, Andrew. Evil, Sin, and Christian Theism. London: Routledge, 2022. (關於苦難與罪的問題) 🔗 https://www.routledge.com/Evil-Sin-and-Christian-Theism/Loke/p/book/9781032193885Support the show
    --------  
    58:25
  • EP219 讓家成為事奉的安穩港灣:編織服事者生命的防護網《董家驊牧師受訪於程林真兒博士》
    🎙️嘉賓:董家驊牧師(世界華福中心) Q:如何化解事奉和家庭之間的張力? A:事奉與家庭間的張力,不只是時間分配的難題,董家驊牧師分享,唯有重新認識家庭的屬靈地位,才能走出惡性循環。 1. 重塑呼召:家庭關係是事奉的根基 當我們領悟到,經營家庭關係本身就是上帝呼召的一部分時,我們便開始將家庭從與事奉競爭的對象,轉變為事奉的根基。 2. 對話陪伴:刻意經營與雙向聆聽 無論是精心安排的夫妻早午餐,還是飯後與孩子在河邊散步,我們練習成為開啟雙向溝通的聆聽者,在不設限的對話中,真正進入家人的內心世界,深化與彼此的連結,好讓家成為重新得力的安穩港灣。 在恩典中修復與經營家庭關係,是整全事奉的核心,我們願意在日常的聆聽與陪伴中,活出內外一致的真實生命。 Q:如何超越傳福音與社會參與的對立? A:我們無法單靠意志力來抵擋情慾的試探、名聲的虛榮、與同儕間的嫉妒,所以需要編織一張健康的生命防護網來面對。這防護網始於對神全然的誠實,並延伸至與屬靈同伴、導師和團隊的問責關係。它要求我們有智慧地敞開,讓生命能在群體中被守望。這樣的操練,幫助我們常保初心,不斷更新,在恩典中持守正直。 👍董牧師提問💬 聽完今天的分享後,家庭關係對你而言,更常是事奉(或工作)的「競爭對手」,還是那個讓你重新得力的「安穩港灣」呢?而你認為,要邁出從「競爭」走向「安穩」的關鍵第一步,會是什麼? 歡迎你透過以下連結來和我們分享你的想法或提問喔! 🔗 https://forms.gle/81oeQtavnasyaaJf6Support the show
    --------  
    1:08:33
  • EP218 學習吃好一頓「福音飯」:成為餐廳裡的使命門徒《訪談美國林慧中牧師》
    🎙️嘉賓:林慧中牧師(世界餐福事工聯會) Q:餐飲業怎麼讓我們重學傳福音? A:在餐廳的熱鬧榮景背後,是一個被高壓與身心耗損所困的群體。他們生命的掙扎,挑戰了我們熟悉的傳福音模式。 1.⁠ ⁠次序的顛覆:「關係」先於「認知」 傳統的福音策略是「先認知,後經驗」,但那在這裡行不通;要對信仰產生好感,他們需要觀察到基督徒具體友善的言行,觀感轉變後,才有機會連結、建立關係。 2.⁠ ⁠模式的轉向:從「來」到「去」 教會「來來來」的邀請,對他們是沉重負擔,但餐飲業讓我們重拾「去去去」的大使命、主動走進他們的廚房與飯廳,在這裡,一個生命的改變,勝過千言萬語。 在「行規義氣」的信任中,餐廳裡的弟兄姊妹所活出的生命見證,形成了一種新文化,吸引著同行靠近、學習,也引導我們回到扎實的陪伴與福音的真誠美善當中。 Q:如何吃好一頓「福音飯」? A:要吃好一頓「福音飯」,我們首先要放下「顧客最大」的消費心態、學習用基督的眼光,去看見服務人員的辛勞與需要。因為他們極其善於「讀人」,一份發自內心的關懷,遠勝任何話術。用餐時,我們帶著建立關係的期待,也許是透過一句問候,或餐福的「五子禱告法」來關心對方生活,讓彼此真實地「遇見耶穌」。 👍董牧師提問💬 聽完今天的訪談,邀請你想想最熟悉的那間餐廳。有哪一位服務人員的名字,是你可以從今天起就記住、並放在禱告中的呢? 歡迎你透過以下連結,與我們分享那個「名字」背後的故事,或是你被啟發的新行動喔! 🔗 https://forms.gle/81oeQtavnasyaaJf6 📚延伸資源💡 1. 「世界餐福」官方網站 🔗 https://worldcrm.org/2. 林慧中牧師夫婦訪談見證 🔗 https://youtu.be/Dj4vHh5JzD8?si=6-OBlBKspc9b7rw_Support the show
    --------  
    54:23
  • EP217 讓使命不再割裂:重探《洛桑信約》與被罪者《訪談自香港移居台灣的邢福增教授》
    🎙️嘉賓:邢福增老師(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Q:為何我們需要「被罪者」的思考視角? A:我們深知,人是得罪神的「罪人」,這是福音的起點,然而,我們卻常忽略,人同時也是被罪惡深深壓傷的「被罪者」(the sinned-against)。這個視角,讓我們正視社會中使人受害的罪惡結構,並在其中回應主對公義的呼召。我們看見,永活的福音所帶來永恆的救贖,需要在此刻觸及、釋放在壓迫中無聲吶喊的生命。 Q:如何超越傳福音與社會參與的對立? A:當我們戴上「被罪者」這副新眼鏡,就能慢慢看見傳福音與社會行動其實是整全使命的一體兩面。 1. 重尋「社會行動」的本質 我們常將「社會關懷」視為傳福音的手段。《洛桑信約》則幫助我們超越這種工具心態,讓我們看見:「為被罪者發聲」、與他們同行,這本身也是福音的展現。 2. 活出「道成肉身」的愛與見證 主耶穌道成肉身的愛,是重價的恩典,激勵我們關懷身旁的人,更引導我們去正視、應對社會中的罪惡結構。這是我們真實的福音見證:把焦點從滿足自我的慾望,轉向付代價、回應基督的呼召。 活出整全使命,就從重讀《洛桑信約》、擁抱「被罪者」視角開始。讓我們以主耶穌的愛,成為那座無法隱藏的山上之城。 👍董牧師提問💬 你認為,今天邢老師談到的哪一個觀點或哪一本書,最能回應你的服事現場與群體目前所面臨的挑戰?關於「使命的割裂」或「被罪者」,還有哪些問題,是你想要進一步面對和討論的呢? 歡迎你透過以下連結來和我們分享你的想法或提問喔! 🔗 https://forms.gle/81oeQtavnasyaaJf6 📚延伸資源💡 1. 《洛桑信約》全文(The Lausanne Covenant) 🔗 英文版:https://lausanne.org/statement/lausanne-covenant 🔗 中文版:https://lausanne.org/zh-hant/statement/lausanne-covenant 2. The Lausanne Covenant: An Exposition and Commentary,斯托德(John Stott)著,Lausanne Commitee for World Evangelization 🔗 https://lausanne.org/occasional-paper/lop-3 3. 《市井・罪人・被罪者》,馮煒文著,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FES)  🔗 https://www.logos.com.hk/bf/acms/content.asp?site=logosbf&op=show&type=product&code=9789628991167 4.  《追隨基督:作門徒的代價》(NACHFOLGE:The Cost of Discipleship),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著/鄧肇明、古樂人、梁淑儀譯,香港道聲出版社 🔗 https://shop.campus.org.tw/ProductDetails.aspx?productID=000604840Support the show
    --------  
    51:24

Altri podcast di Religione e spiritualità

Su 使命門徒

《使命門徒》是第一個關注全球華人教會趨勢的基督徒Podcast平台。在這裡,您將會聽到跨代、跨界和跨文化的聲音。每一集,我們會與一位來自全球不同城市的華人基督徒領袖對話,一起探索當代關鍵的議題和挑戰。我們期待透過聆聽來認識不同的文化,透過了解彼此的差異,重新反思自身處境,並學習以多向的思維去看待事物,激蕩想法、前膽未來!放眼世界,洞悉時代;觀看上帝作為,回應福音整全使命! 每週持續更新。
Sito web del podcast

Ascolta 使命門徒, Nella Parola e molti altri podcast da tutto il mondo con l’applicazione di radio.it

Scarica l'app gratuita radio.it

  • Salva le radio e i podcast favoriti
  • Streaming via Wi-Fi o Bluetooth
  • Supporta Carplay & Android Auto
  • Molte altre funzioni dell'app

使命門徒: Podcast correl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