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ner im RedaktionsNetzwerk Deutschland

曼谷专栏

Podcast 曼谷专栏
Podcast 曼谷专栏

曼谷专栏

aggiungere

Episodi disponibili

5 risultati 24
  • 习近平访俄 调停俄乌战争?
    俄乌战争持续超过一年仍然看不见停火迹象。刚进入第三届任期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下周一即将出访俄罗斯,中乌外交部长此前互通电话,中方呼吁敞开和平大门。坊间消息则盛传习近平下一步还将跟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会面。北京近来一系列外交动作令外界对中国扮演结束俄乌战争的和平缔造者角色充满期待。泰国媒体归纳国际关系学者观察意见认为,短期内促成俄乌双方和谈并非易事,习近平从中调停能否取得具体成效,有待事后观察俄乌战火的激烈或消停程度而定。 泰国媒体报道,中国官方宣布习近平即将访问俄罗斯,根据日程安排,习近平将于2023年3月20日至22日在俄罗斯访问三天。习近平与普京(Vladimir Putin)上一次会面是2022 年 9 月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 (CSO) 会议期间。在外界期盼北京扮演调停俄乌战争“和平缔造者”的舆论声中,北京宣称习近平此行是推动中俄深化全面战略协作的“友谊、合作、和平”之旅。然而据中国外交部透露,中方与俄乌双方进行了沟通。中国外交部长秦刚于周四(3月16日)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Dmytro Kuleba)通电话并呼吁“不要关死解决问题的大门”。乌克兰外长同意就中方发布关于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政治立场文件同中方保持沟通。 今年2月底,中国就俄乌战争一周年针对乌克兰危机提出了呼吁双方降低冲突程度,最终实现全面停火的12点政治立场。迄今为止,乌克兰表示“只有俄罗斯军队离开乌克兰领土时才会考虑和谈。” 俄罗斯已经表示将研究该倡议,但并未发出和平撤军的信号。分析意见认为,就打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而言,为斡旋和谈而付出努力对中国来讲是一项低投入、高回报的外交举措,但鉴于俄乌双方当下对于战争的强硬立场,大多数媒体意见认为短期内促成和解方案的可能性并不大。 东南亚媒体舆论纷纷揣测中国试图将俄乌两个对手拉到谈判桌前的目的,是为了给中国打造“促进世界和平的国际形象”加分。此前伊朗和沙特在北京达成和谈,北京得以对外展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不过多数分析意见认为,对比北京斡旋沙特阿拉伯与伊朗达成和解的外交胜利,将俄罗斯和乌克兰拉到谈判桌前的挑战性更高。其中关键因素是乌克兰的抉择取决于其真正的支持者--美国。白宫3月初同意追加新一轮援助乌克兰资金120亿美元,其中包括弹药、无人机等军事装备。欧盟自开战以来对俄罗斯实施了近十轮制裁。 曼谷商业新闻网(Bangkokbiznews)日前发表评论文章,标题为“中国能在俄罗斯-乌克兰之间充当和平谈判者吗?”内容围绕“中国总体上坚持不干涉他国冲突的外交原则”、“中国希望将自己塑造成与美国并肩的超级大国”、“ 中国针对乌克兰危机提出12点政治立场”展开论述,最终归纳多位国际关系学者的分析意见下结论指出,习近平访俄此行北京不会试图影响或胁迫俄罗斯做任何事情。 根据泰国媒体观察,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前几天,中俄宣布结盟,双方互为“上不封顶”的战略盟友,尽管中国自战争开打以来就呼吁和平,但并未谴责或制裁俄罗斯,在话语权方面多数支持俄罗斯立场,即:北约不断东扩给俄罗斯造成战略威胁。乌克兰的西方盟友用坦克和导弹助燃了这场战争。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提出由降低冲突到全面停火的和平倡议受到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欢迎,然而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NATO) 仍持怀疑态度。泰国媒体援引美国与北约舆论表示,中国的公信力不足以调停乌克兰危机。虽然中国公开表示中立,追求和平,但中国维护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战争的“扭曲言论”,提供非武装援助并且正考虑提供武装援助。中国方面否认这些指控,北京反驳称向战场源源不断提供武器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 俄乌战争爆发后,土耳其等北约成员国试图斡旋但无济于事,这凸显了调解俄乌冲突的困难程度。观察意见寄希望于习近平访俄能为俄乌启动和平谈判提供动力,毕竟中国在斡旋筹码上比土耳其更占优势,尤其在说服俄罗斯方面。中国是俄罗斯当前最重要的战略盟友,中国和印度不顾西方制裁而大量采购俄罗斯石油,很大程度上帮助俄罗斯维持了商品市场的稳定。与此同时,以美国为主的金融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动荡。有分析意见认为,俄罗斯受到西方制裁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亚洲国家对俄罗斯的重要性。在安全议题上,中俄在朝鲜半岛、阿富汗局势和伊朗核问题等战略议题上保持高度一致。 对于中国充当乌克兰危机调解人的诚意,分析意见认为,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关系意味着中国的作用将受到限制与质疑。尽管中国呼吁保护平民并尊重所有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但中国从未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东南亚媒体援引自华尔街日报消息称,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近期将与习近平会谈,这将是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的首次中乌首脑对谈。美国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发言人柯比(John Kirby)认为这是“一桩好事”,但他同时警告中国谨防在促成停火谈判一事上纵容俄罗斯的侵略行为。 俄乌战争持续进行,影响力波及全球地缘政治关系,导致一些地区矛盾面临冲突一触即发的风险。中国外交部长秦刚不久前呼吁东盟国家不能成为外部势力的代理人,声称任何冷战绝不容许在亚洲重演,乌克兰式的危机绝不容许在亚洲复制。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茂日前传达出有意邀请俄乌双方代表出席今年6月香格里拉安全对话的愿望。似乎有意创造让各方聚集进行和平交流的时机。但此次安全会议的主办方是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国际战略研究所 (IISS),去年乌克兰代表出席会议,乌国总统泽伦斯基以视讯方式发表讲话。席间未见俄罗斯代表,俄罗斯驻新加坡大使声称被主办方撤回了邀请函。
    3/19/2023
    5:19
  • 泰学者:伊-沙恢复关系意义重大
    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在中国斡旋下恢复邦交震惊了世界。除了伊沙两国重修关系对中东和世界产生的积极意义以外,外界更加关注中国如何在美国长期影响的中东地区成功促进了和平谈判。泰国中东问题研究学者提醒指出,伊沙关系历来敏感并且跟随中东地区的复杂变局而变化,未来仍然充满了不稳定因素。 伊朗与沙特阿拉伯外交高层在中国北京进行了大约四天的会谈后,伊朗与沙特阿拉伯于 2023 年 3 月 10 日宣布恢复外交关系。泰国媒体援引伊朗消息来源称,经过连续数日的秘密会谈,伊朗、沙特阿拉伯和中国周五(3月10日)发布联合声明,伊沙两国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双方筹备在未来两个月内重设大使馆,同时还重启了两国于2014月17日签订的安全合作协议以及1998年5月27日签署的经济、贸易、投资、技术、科学、文化、体育和青年领域合作总协定。声明内容还表示,伊朗、沙特阿拉伯和中国将共同努力加强地区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评论称,什叶派领袖伊朗与逊尼派王室统治的沙特阿拉伯都是在中东地区角力的强权国家,双边关系一度势如水火,如今二者握手言欢。无疑将使中东乃至全球复杂的地缘政治矛盾与宗教信仰冲突在很大程度上获得缓减。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兼伊斯兰合作组织外交部长理事会主席扎尔达里 (Bilawal Bhutto Zardari) 强调了伊沙和解对促进区域与世界和平的重要性。在亚洲地区,生活在印度、巴基斯坦的穆斯林多数是什叶派,而居住在印尼、孟加拉国的穆斯林多为逊尼派。 泰国朱拉大学穆斯林研究中心主任萨拉武(Srawut Aree)11日撰文标题称,伊朗与沙特阿拉伯恢复关系对中东和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中东历来是一个地缘政治复杂博弈、宗教信仰冲突对立、国家与国家、族群与族群之间充斥着历史纠葛的矛盾地区。伊朗和沙特在断交七年多之后恢复外交往来,势必促使双方矛盾和竞争趋势有所降温,从而为中东地区带来新的变化。 尤其是美国与中国在这一地区影响力出现此消彼长的国际背景下,伊朗和沙特恢复关系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发展信号。与此同时,中东两大强权在中国斡旋下同意恢复外交关系,这被视为中国的外交成功,中国对中东的作用和影响力就此显而易见,要知道,中东始终被公认是美国的势力范围。 无论如何,伊朗和沙特是中东地区一对不稳定的双边关系。萨拉武将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关系简单概括为“跟随错综复杂的中东局势而不断变化。” 伊朗与沙特阿拉伯在君主统治时期关系良好,1979年伊朗革命后双边关系破裂,1990年代两国和解,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双方展开激烈竞争,随着阿拉伯世界掀起推翻独裁统治的民众抗议浪潮后(亦称 “阿拉伯之春”),造成了中东地区的权力真空,伊朗与沙特阿拉伯两股强权力量加速竞争,各自争取扩大影响力,以至于局势升级为地区国家之间的代理人战争 (Proxy War),包括叙利亚内战、伊拉克和也门乃至黎巴嫩冲突。 2019年9月沙特石油设施遭到袭击并导致石油停产事件,标志着伊朗与沙特阿拉伯两个中东大国的关系面临又一次转折。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袭击事件竟然发生在美军士兵的看守下。美国与沙特之间是以石油换安全(Oil for Security) 的盟友关系,华盛顿负有向沙特阿拉伯提供安全保障的承诺。然而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 )并未表现出捍卫沙特的迹象。这促使沙特开始调整外交政策,转向采取与该地区冲突国家趋向和解的外交立场。简单说就是不再像过去那样单一依赖美国。 不仅如此,沙特阿拉伯还积极推进发展多元化联盟 (Diversify Alliance),转向与俄罗斯和中国建立牢固的关系。反映出沙特阿拉伯正试图摆脱美国的影响。过去数年以来,沙特石油设施不时遭遇无人机攻袭也是促使沙特阿拉伯加快发展多元化联盟的催化剂。这也是沙特阿拉伯愿意通过谈判结束与伊朗冲突的关键原因之一。 沙特外交部长费萨尔王子((Pris Faisal bin Farhan Al Saud))早先向伊朗喊话表达出解决双边问题的愿望,呼吁伊朗拿出诚意做出实质性改变。他强调伊朗和沙特互为邻居,必须存有解决存在问题和潜在问题的真诚愿望,并且期待找到修复彼此关系的新方法。此后,伊朗和沙特通过伊拉克、阿曼等中间人进行了数次秘密谈判,最终在中国北京取得了合谈成果。 泰国的中东问题研究专家认为,此次伊朗和沙特之间和谈成功,无疑提升了中国促进世界和平的国际形象。事实上,中国跟俄罗斯进入中东抱有同样的目的,就是实现自身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目标。北京还希望借此对外展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此外,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优质油田也有利于支持中国经济可持续性成长,因此,北京打算将中东作为自己的能源动力来源。 就海上运输路线而言,中东对中国十分重要。 最近中国已使用通往中东的海路进口原材料, 同时也将大量中国产品出口到中东市场。此外,中东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中国利用“一带一路” (One Belt One Road) 连接世界主要的运输航线上。然而,北京过去以来一直对卷入中东地区高度复杂和敏感的政治问题与宗教冲突保持谨慎态度。根据观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想要替代美国扮演维护中东稳定的角色。 换句话说, 中国在中东的利益是能源安全和贸易经济。不过未来若要捍卫中国的实质利益可能意味着中国要更多地参与中东地区的政治和安全议题,包括必须在这一地区与美国竞争影响力,这显然跟北京以往保守的中东立场有所不同。 学者指出,尽管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已经在北京承诺将于两个月内实现关系正常化并加强外交联络,但两国之间脆弱的双边关系仍然存在极高的风险,中国必须密切关注这一点。此后无论发生在叙利亚、也门还是伊拉克内部的冲突局势,都将是预示未来两国关系如何发展的短期指标。 中国与这一地区的小伙伴们能否在不介入冲突的情况下协调解决地区问题,实在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包括发生在其他方面的冲突局势以及美国发挥原本在该地区具有的潜力等因素,毕竟此次伊朗与沙特关系的恢复,在华盛顿眼里就是中国联合中东国家挑战这一地区的传统国际秩序。
    3/12/2023
    5:35
  • 亚洲军演频频 安全议题倍受关注
    在俄乌战争胶着导致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复杂演变的情况下,有分析认为美国和中国展开竞争与角力的重心正朝着亚洲偏移,导致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一时间成为了热门话题,包括目前美国跟这一地区盟友共同举办的联合军事演习也因而更加引人关注。 泰国和美国在新冠疫情后首度恢复定名为“黄金眼镜蛇”(Cobra Gold)的联合军事演练,时间在2023年 2月 27至 3月 10 日,地点在泰国春武里府色桃邑海军营地,此次分别有来自泰国、韩国、美国的7394名官兵参加演习,其中美军官兵近6000人,创下10年来美军参演人数最高纪录。 “黄金眼镜蛇军事训练行动”(Cobra Gold)始于1982年,堪称东南亚为时最久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事演习,以往有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共7个国家参加演习,30个国家参与观摩,迄今已经举办了42场多国联合军事演习。 泰国媒体透露,此次军演主要是两栖作战训练,目的是强化美军与盟军进行海、陆、空以及太空网路整体作战能力。不料军演揭幕当晚传出噩耗,一名美国士兵周二(2 月 28 日)丧生,他被发现昏迷在营地浴室里。此次演习期间邀请了著名的泰国拳手波考(Buakaw Banchamek)为官兵进行搏击培训,结果大受欢迎,事后美国国防部邀请这名泰国拳师前往华盛顿传授凶悍凌厉的泰拳搏击术。 美国媒体透露,“太空安全合作”是今年“黄金眼镜蛇军事训练行动”新增的演练项目,侧重监测诸如太阳风暴等自然现象对军事作战、通讯卫星以及网络安全造成的影响,日本派遣太空研究机构参与演练。美国印太司令部总指挥官阿奎利诺(John Aquilino)表示,这次演习旨在联合美国的盟友共同维护印太地区的自由与开放,确保这一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跟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相对平和的泰美“黄金眼镜蛇”相比,即将在东北亚登场的“韩美乙支自由护盾联合军演”(Ulchi-Freedom Guardian)则火药味十足。北朝鲜将此视为“宣示开战”的讯号,北韩外交部呼吁联合国出面阻止预定于3月13日至23日举行的韩美军事演习。北韩指责这场军演是为了入侵北韩而做准备,直接威胁到北韩的国家安全。泰国通讯社报道,北韩外交部长金善庆(Kim Son Gyong)透过官方媒体发表对外声明,警告说南韩和美国的联合军事演练已经将紧张局势推升到极其危险甚至导致事态失控的程度。北韩谴责美国导致国际武器管控失当,重申平壤拥核是确保地区力量平衡的可靠手段。据驻韩美军发言人表示,此次演习旨在加强韩美两国武装部队在“不断变化的安全环境”中的联合防御能力。 北韩此前试射飞弹动作频频,日本媒体称,不久前北韩试射一枚洲际弹道飞弹(ICBM)落入了日本专属经济区(EEZ)。美国空军跟日本自卫队随即于次日举行联合军演予以反制,其间日本出动了3架F-15战机,美国出动一架B-1轰炸机和4架F-16战斗机。 除了军事安全议题外,生产供应链安全近期也成为中美竞争的热门话题。2月27日,日本、韩国、美国领导人举行了首次经济安全会谈,三边将携手发展量子技术、生物科技和太空科学以稳定电池、半导体、核心矿物供应链,强化提高供应链韧性以及应对危机能力。美国总统拜等(Joe Biden)此前指控中国和俄罗斯借用生产供应链扰乱全球经济和煽动地缘政治紧张。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日前透过二十国集团(G20)会议呼吁所有成员持续向俄罗斯施压以结束俄乌战争。由于中国和俄罗斯反对,此次新德里G20会议最终无法共同发表联合声明。北京方面对此回应:二十国集团是解决经济问题和促进经济合作的论坛,并非解决安全问题的平台。 与此同时,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外交部长在“四方安全对话” (The Quad)框架下举行会谈并发表了联合声明,尽管其中并未提及“中国”,但言下之意指责中国挑战海洋规则的秩序,表示对南中国海和东海局势感到关切。布林肯(Antony Blinken)还明确表示:俄罗斯必将因为侵略乌克兰而遭到惩罚。 “无法接受俄罗斯对乌克兰动用核子武器。”上月底,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暂停美俄之间最后一项核军控协议《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威胁称将恢复核试验。由此令世界陷入了爆发核战争的恐慌。 在最新的印度瑞辛纳安全对话会议 ( The Raisina Dialogue)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ey Lavrov)谈到了俄印中三国关系(RIC)。事后印度媒体《印度教徒报》(The Hindu)诠释指出,俄罗斯试图在中印之间进行协调,说服双方放下嫌隙,在边境纠纷问题上各自让步,以维持俄印中三方关系顺利发展。 据悉,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预定于3月19-21日期间出访印度,就如何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开展合作进行协商,譬如就乌克兰局势呼吁七国集团成员(G7)进行合作。印度担任本年度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日本则担任七大工业国集团(G7)年度轮值主席,二者之间将有诸多相互依赖与合作的议题,日本此前力推印度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3/5/2023
    5:28
  • 泰媒:印度的国际角色日渐增强
    世界安全局势蒙受战火威胁之际,近期全世界将眼光投向了印度。继德国总理正式访问新德里后,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议随即在印度登场。此外每年一度的瑞辛纳安全对话会议(The Raisina Dialogue)也将拉开序幕,外界观望这个自2016年以来定期讨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多边交流机制,究竟能否碰撞出促进世界和平的火花。 泰国媒体25日援引新德里报道称: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周六在总统府欢迎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这是舒尔茨 2021 年 12 月上任后首次出访印度。此行旨在深化双边关系,扩大经济合作范围。舒尔茨表示,德印两国关系良好,目前约有1800家德国企业在印度拓展业务,此番将讨论世界局势,共同制定有效的指导方针。分析认为,在全球产业链受到俄乌战争、中美竞争的冲击背景下,产业链多元化成为众多受牵连国家领导人思考应对危机的关键选项。 另有消息称德国领导人此行负有另一项任务是“试图说服”新德里政府提出一项以 52 亿美元采购6艘德式常规潜艇的采购案。当前印度亟待提高海陆空军事实力,海洋方面的迫切需求是潜艇舰队的更新换代,印度海军拥有16艘常规潜艇,其中11艘服役超过20年。不过有专家分析认为,德国总理此番努力难度颇高,若要取得显著进展“还是很困难”。因为俄罗斯是印度军火的最大供应商,据俄罗斯国防技术合作局透露,印度在过去五年中进口了价值约 130 亿美元的俄罗斯武器。新德里政府过去12个月向俄罗斯提交了价值100亿美元的武器订单。印度一直是世界最大的武器进口国之一,德国作为西方军事装备制造大国,舒尔茨访印为新德里摆脱对俄罗斯军事装备的依赖提供了新的选项。此外舒尔茨跟莫迪探讨国际局势也反映出印度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重要性日渐增强。分析意见指出,针对依赖机械制造促进经济繁荣的德国而言,保持跟中国和印度的经济联系日渐成为德国领导人所重视的决策方向。 俄乌战争迈入第二个年头之际,俄罗斯和西方国家阵营各自积极游说并争取支持力量,印度面临西方世界要求远离莫斯科的压力。但在过去一年里,莫迪从未就俄乌战争公开批评过普京(Vladimir Putin),开战后更无视西方提倡对俄制裁措施而大量采购附带优惠价的俄罗斯原油,从而成为开战后采购俄罗斯能源的大主顾之一。媒体报道印度去年进口俄罗斯石油量激增近400%。 尽管莫迪也在多个国际场合强调“当下并非战争年代”、“任何解决方案都不能以人的生命作为代价”,然而在最新一次联合国紧急议案就“乌克兰实现公正和持久和平决议”进行表决时,印度和中国、古巴、巴基斯坦等32个国家投下了弃权票。后者呼吁相关各方回归外交与对话机制,采取和平方式终结俄乌战争。观察新德里与北京立场有所迥异的是,中国表示弃权的同时也公开支持尊重乌克兰领土主权完整。 ​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印度等亚洲大国对俄罗斯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时值中国外事主席王毅上周访问俄罗斯之际,克里姆林宫传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内访问俄罗斯的消息。中俄之间互有“上不封顶”的《战略伙伴关系协定》。另据俄罗斯消息称“印度和俄罗斯两国领导人之间经常联系。”莫迪跟普京经常采用不同方式保持沟通,两人曾于去年9月在乌兹别克斯坦古城撒马尔罕举行上合组织峰会期间见面,去年12月还互通电话。俄媒透露2023年莫迪与普京将会见面举行会谈。 印度担任二十国集团(G20)本年度轮值主席,今年将举办200多场相关会议,G20峰会初步预定于9月上旬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下周即将抵达新德里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启程前表示,南非与印度正与俄罗斯渐行渐远,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布林肯周日启程,预定于2月28至3月3日访问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印度,旨在跟前苏联(Soviet Union)加盟共和国强化关系。另有消息透露,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外交部长还将出席讨论地缘政治安全的瑞辛纳安全对话会议 ( The Raisina Dialogue),四国外长3月3日将在“四方安全对话”(The QUAD)框架下举行会晤。 时值美国与中国紧张关系加剧,台湾海峡战云密布之际,四方安全对话国外长会晤因而备受关注。美国南亚和中亚事务负责人唐纳德.卢(Donald Lu)表示,“四方安全对话"并非一个军事联盟,并不针对任何国家或集团组织,它旨在促进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活动并维护共同的价值观。对比往年而言,今年“四方安全对话”和“瑞辛纳安全对话会议”召开的时空背景更加令人不乐观,中美两国就台湾问题摩擦加剧,俄乌战火和平熄灭遥遥无期,美国持续援助乌克兰,普京则扬言要暂停美俄之间的最后一项核军控协议《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此举无疑是推动世界局势向核战争更迈进了一步。
    2/26/2023
    5:27
  • 泰媒:中美开战可能性加剧?
    2023 年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日益激烈的战略博弈,导致这一地区战争可能性加剧,从而引起了亚洲和印太地区国家的密切关注。学者担忧战争爆发或将彻底改变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原有的安全格局,继而给这一地区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乃至金融投资带来重大影响。 中美关系近期因“气球事件”愈发紧张之际,菲律宾作为美日战略同盟近期跟中国频频传出海上冲突事件。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FerdinandMarcos Jr.)2 月 9 日跟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会晤后发表了关于“实现自由开放印度太平洋”的联合声明,双方从军事、经济、基础建设、通讯和资讯领域开展合作,包括跟日本海上自卫队进行强化训练,无形中提高了美日菲三国在国防安全上应对中国的震慑力。 二月初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访问菲律宾,菲律宾同意美军使用更多军事基地,并请求美国恢复一度停摆的联合海上巡逻。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与台湾之间隔着巴士海峡,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如今台湾海峡发生冲突可能性升高,美军扩大在菲律宾的军事部署,一旦爆发战事,菲律宾军事基地将发挥给美军提供补给的重要作用。此外,美军在日本和南韩同样驻军。今年 4 月 24-27 日,菲美肩并肩(Balikatan)联合军事演习即将在濒临南中国海的北伊罗戈省(Province of Ilocos Norte)举行,这也是在台湾近海岛附近举行的一场大规模军事演习。 泰国主流媒体援引华盛顿消息透露,目前中美之间的军事沟通渠道中断,美中双方此前预设的热线电话无人接听。不过美国白宫消息宣称,美中之间的外交渠道仍在持续进行沟通。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此前透过日本媒体呼吁透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声称没有人希望发生战争,而一旦台湾进入战争事态,很难想象菲律宾不被卷入。 泰国法政大学亚洲问题研究员顿亚帕副教授(Dr. DulyapakPreecharush)昨天发表观察意见指出,中美关系日趋紧张,双方按照各自的战略链(Strategic Chain)展开游戏,正逐步将军事力量沿着岛链而连接在一起,朝着开战的趋势发展。然而这不会是一场全面战争或核战争,可能是滨海战争(Littoral War),导火索正是南海、东海海域的各个战略要地,中美两国为了争夺这些具有海洋战略意义的地理控制权或将爆发军事冲突。顿亚帕分析称,美国通过夏威夷(Hawaii)、中途岛(Midway)和关岛(Guam)等多个岛屿将其领土控制权扩展到太平洋,并在太平洋的一系列战略岛屿上部署了防御和进攻战略,从日本南部到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再到越南形成了一条战略链,此外还从日本东南部向大洋洲延伸衔接关岛和帕劳(Palau)进行部署,通过两条战略链正面围堵中国军事实力往海洋扩张。就另一方面而言,为了对抗来自美国的军事实力围堵,中国同样部署了两条军事防线,第一条从日本向台湾延伸、覆盖菲律宾;第二条防线扫过日俄边境的库页群岛(Sakhalin 俄罗斯称萨哈林群岛)直到关岛和西太平洋岛屿。可以说为了应对美国的战略压迫,中国的军事防御边界扩大,从而将存在领土争议的南沙群岛(Spratly Islands 菲律宾称斯普拉特利群岛)、西沙群岛(Paracel Islands 越南称黄沙群岛)等环绕在东南亚附近的海岛全部纳入了中国近海安全防御岛链,而中国部署的第二条军事安全岛链则对美国在关岛的军事霸权造成威胁。 美国军事和地缘政治分析人士卡瓦斯 (Christopher P. Cavas) 在其 2016 年 出版著作《Power Jockey for Pacific Island Chain Influence》在谈到太平洋岛链影响力时展示了相互重叠的美中战略岛链部署地图,清晰表明了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防御和互侵区域非常接近,极其容易发生军事对抗。 此外,专门研究亚洲政策和印太地区地缘政治问题的美国学者奥斯(Michael R.Auslin)曾经在 2020 年出版的《亚洲新地缘政治:重塑印太》(Asia's New Geopolitics: Essays on Reshaping the Indo-Pacific)书中预测中美之 间的战争可能发生在台湾、菲律宾周围,包括沿着两个超级大国战略链部署 而展开的“滨海战争”。 作为观察东盟外交立场的风向球,新加坡外交部周六(2 月 18 日)宣 布,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 2 月 19 日应邀赴北京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其间将 跟中国外交部长秦刚举行会谈,内容涉及双边关系与合作并就共同关心的国 际议题交换意见。新加坡媒体称维文在 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四次访华,也 是今年首次造访北京的外交部长。中国外交部提前一天公布消息。中国外交 部发言人汪文斌声称中新关系是“友好近邻和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将持续 发展前瞻性、战略性和示范性的合作关系。 根据泰国金融媒体(efinancethai)透露,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日前宣布削减对中国私人投资以及合资企业的投资。该公司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之一,资产管理规模(AUM)高达 7 千亿美元。令 GIC 产生投资担忧的主要原因是中国高层决策中存在的“突发性变数”,例如 3 年前习近平主席紧急下令喊停蚂蚁集团(Ant Group)IPO 股上市,这给 GIC 主权财富基金造成重大影响。其次美国和中国之间日益紧张的政治局势,无疑给以“和平和稳定”为大前提的金融投资业笼罩了一层阴霾。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在中国运营历史长达 30 年,然而 2022 年内仅直接投资了 2 家公司。尽管如此,该公司说明这一决定只是依据现实状况做出的投资判断,并无封杀未来以任何方式投资中国的倾向。
    2/19/2023
    5:09

Stazioni simili

Su 曼谷专栏

Pagina web della stazione

Ascolta 曼谷专栏, 要闻分析 e tante altre stazioni da tutto il mondo con l’applicazione di radio.it

曼谷专栏

曼谷专栏

Scarica ora gratuitamente e ascolta con semplicità la radio e i podcast.

Google Play StoreApp Store

曼谷专栏: Podcast correlati

曼谷专栏: Stazioni correlate